金缮,就是用生漆作为黏合剂和塑形剂,将破损的瓷片修复完整,最后在破损部位表面贴金装饰。
名如其字,金缮,以黄金为衣,以修缮为善举。
金缮,不仅将残缺的器物修复完整,并通过二次创作让器物获得重生。甚至超脱器物本身的使用价值,进而升华为融观赏价值、收藏价值、艺术价值等为一体的传统技艺。
邓彬 金缮修复师
金缮字面上的意思是“用金修缮”,但其实并不是用融化的黄金来修缮破碎的物件,金缮的工艺属性是漆艺,用天然大漆黏合碎片,最后用漆艺中的上金工艺贴金装饰。
金缮修复时,常常根据裂痕和纹理走向处理。
金缮的出现,与日本的贵族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。据日本史料记载,室町时代的幕府将军足利义政将一只南宋龙泉窑碗摔坏后,却在中国找不到相同的代替。后来,中国的工匠用锔瓷工艺修复,但足利将军觉得这样的修复方式不美观,而此时日本漆艺正逢蓬勃发展期,所以日本的漆匠就此琢磨出一种用漆粘合碎片,然后在破碎处贴金装饰的工艺,金缮艺术就这样出现了。
日本金缮修复师猿山修修复的瓷器不少都不“上金”,保留大漆原有的质感。
由此可见,金缮工艺的诞生不仅仅是为了将破损的瓷器修复完整,复原其使用功能,更是将修复本身的艺术价值作为首要的追求目标。这点上,和以往的修复方式有根本性的变化,就某种意义上而言,金缮艺术是基于残缺的二次艺术创作,不仅仅有工艺上的要求,也有艺术表现的成分。
邓彬是国内较早接触金缮的人,其作品质朴中见功夫。
在国内,提到金缮,任职于江南大学设计学院的邓彬是一个绕不开的人物,因为较早接触金缮,并自学掌握了金缮技艺,在圈内影响了不少人。于他而言,金缮修复的过程只不过是一种研究和学习古代器物的手段。
玻璃器物的修缮比较考验修复师的功底,因为透明会暴露或放大任何一点瑕疵。
邓彬的修复准则是“修旧如旧”,即基于残缺本身去做文章,不超出这个范围,不过度发挥。很多人做瓷器往往把东西往漂亮了做,可他却崇尚适度之美。“金缮是基于原物件的二次创作。修复的范围有限制,你才会集中自己所有的能量去深入挖掘,从而激发出最大的潜力。”
当一件器物修复完成,邓彬将修复前后的效果图发到微博上,很多粉丝都惊呼“被治愈”了。
经修缮过后的器物呈现出更加夺目的光彩。
惊叹于金缮之美,很多年轻人也开始学做金缮,例如创新立体金缮工艺的唐潔、偏居杭州西湖的“伴作”工作室等,他们都惊叹于金缮之美,以金缮为业,并将金缮之美展示给更多的人。
唐潔 “90后”金缮修复师
唐潔是一位“90后”金缮修复师,虽然年轻的,却与瓷器有着10多年打交道的经历。而且与其他金缮修复师不一样的是,她在传统金缮修复基础上进一步创新,使之出现雕刻般的立体效果。
经金缮工艺二次创作,作品呈现出一种“特意为之”的艺术感。
受家庭文化熏陶的的唐潔,早在14岁时就先后拜师南京文物研究所的修复专家叶剑飞、文物修复专家张兆祥、寿山石雕刻艺术家刘北山,再加上自身的悟性和努力,让她十八九岁时就可以做到无痕修复。
“当技法达到这种高度后,我便进入了迷茫期。因为传统的文物修复不可以有任何的添加和遐想,无法表达自己的创作思想。我是天马行空的水瓶座,从小学绘画,大学期间修的艺术设计、寿山石雕刻技艺、漆艺等,因此我有这个别人所没有的先天优势,可以创造出承载自己艺术思想的作品。”
在这一想法的驱使下,唐潔尝试着在破损处修复过后进行描绘、堆漆、雕刻等,一只青蛙或蜗牛便出现了,不仅让器物得到重生,还因金缮而更显高贵,仿佛被赋予了新的生命。
唐潔在传统金缮工艺基础上进行创新,其作品呈现出立体效果,别致而有趣。
相较“以裂痕为主,修旧如旧”的传统金缮修复,这一创新技法融合了绘画、漆艺与寿山石雕刻技法,让修复的器物看起来更立体、灵动且有趣,从而将传统金缮修复的使用性上升为实用性、观赏性与收藏价值。
未之&莎莎 “伴作”工作室主理人
“伴作”是一家位于杭州西湖附近小茶村的专做金缮修复与培训的工作室,工作室的主人是一对小夫妻,男主人叫未之,女主人叫莎莎。
“我们比较幸运,都是设计师出身,有绘画基础,也有动手能力,再加上现在资讯这么发达,靠自学也就做成了。”提及自己学习金缮的过程,两位主理人说的轻描淡写,但从事这一行的都知道,要坚持下来是多么不易。不过有一点倒是事实,“除了勇气,还需要机遇,我们在国内还没什么人做的时候就入了行,很幸运赶上了中国手工艺的热潮。”
“比如大家认为金缮就一定要看到金色,但其实并非所有的器物都一定得用涂金,有些不合适的器物用金反而会腻或看着不舒服。所以这就要求我们要不断拓展工艺,做更多、更丰富的效果去适应不同的情况。”在大众看来,金缮就是把破损的器物修一修,但在伴作看来,“更重要的是金缮背后蕴含的审美内涵,要搞清楚这些问题可没那么简单。”接着又补充到,“现在只要一提起金缮,总是会有人和“残缺美”划等号,其实这是一种误会——金缮展示的不是残缺,而是一种态度,一种追求美好的态度。”
修缮时在金箔上描绘各种花纹,让器物更添韵味。
“破碎”的修缮工艺流程
本文所分享内容转载于互联网 微信公众号-中华手工
We chat